标准是做事取得预期成果的良药
王福强
事先设立目标的标准太重要了。
假如没有事先设立标准, 你就会在执行的过程中漫无目的地随心选择, 最终要么偏离了原本应该走的路线, 要么就动作变形, 达不成最初的目标。
其实, “过程”这东西是在跟人性与对手盘博弈,没有标准, 基本也就没有取胜的希望。
就跟吃承重式自助餐一样, 看着琳琅满目的食物, 选着选着就多了, 日子长了, 体型自然走胖。
- 看到美味的食物, 谁都想多吃一些, 这是人性;
- 商家为了让你多吃点儿(如果是按照重量来收费的话), 也会多准备食物种类, 这是商家的利益诉求;
这两者夹杂到一起, 假如连对抗这一层意思都没有意识到, 那长胖是必然的。
但假如想要保持健康体型, 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少吃, 但光提醒是没用的, 食物在眼前的时候, 提醒早忘脑后了。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事先指定执行标准, 选择食物的时候比如就只能选择4种食物, 多了不能选, 这个就是标准, 执行的时候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就好了, 不管眼前有多少种食物、又有多么美味, 你只能按照标准选择4种, 形成执行标准习惯之后, 保持体型的结果自然也就达成了。
所以, 不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发誓或者提醒, 而是要在事前就制定标准, 过程开始之后只是按照标准执行就可以了。
不要对抗自己的人性, 更不要对抗对手盘的算计(人家团队作战,对你一个人,你的胜算原本就小), 要问自己有没有事先指定一个自己的做事标准。
iPod 团队当年为了满足乔布斯的 14 小时的目标标准, 其实也是东拼西凑,这个应用省 1 个小时,那个应用省几分钟,最终拼凑起来让 iPod 可以续航 14 个小时。 但假如事先没有指定 14 小时的标准,那么,做事过程中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在任何地方做这种针对续航目标 14 小时的点滴优化了。 标准自身就是目标,标准更为最终目标服务。
依据标准做事最经典的寓言故事应该是古希腊苏格拉底让三个弟子选麦穗。
一个黄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
“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
三个弟子欣然前行。
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这第三个弟子其实就是“事先制定标准、然后再执行”的典型。 没有标准,自然也就随心所欲,最终其实是无所适从。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