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没写《SpringCloud揭秘》?
王福强
有人肯定纳闷儿, 我写了《Spring揭秘》, 又写《SpringBoot揭秘》,为啥单单没有写《SpringCloud》揭秘呢? 1
我几年前就说过一句话:
“能在应用层做掉的都在应用层做,能不在应用层做的就不要在应用层做。”
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
实际上这句话前后两段说的是企业研发能力的不同阶段。
前半句“能在应用层做掉的都在应用层做”说的一般是从零到一发展起来的创业公司或者发展型公司,这个阶段的公司团队都是从“重业务研发、拿业务结果”锤炼出来的,所以,从能力上来说,即使有干将和资深骨干,做事思维上也往往偏应用层研发思维模式,即“能在应用层做掉的都在应用层做”。
后半句“能不在应用层做的就不要在应用层做。”说得是企业有了明晰的技术体系治理愿景和能力,让平台的归平台, 让应用的归应用。在技术体系的框架内,各自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和关注点就可以了,这个时候拼得是系统化整体效能和组织能力。
现在说回我为什么没写《SpringCloud揭秘》, 因为我认为SpringCloud是在用应用层的思维做基础设施,不要说2014 ~ 2016年那时候我就不推荐这么玩,在今天各家公有云基础设施已经足够完备和成熟的情况下,就更不会推荐这么玩了。 应用好云的能力,多思考如何在业务层快速试错和拿结果,或许才是这个时代创业公司最应该关注的重点。
SaaS热战正酣的时代,在应用层做业务创新,不要在业务层做技术创新 ,这才是“务正业” ;)
BTW. 如果自己团队能力和喜好就是想和要用SpringCloud, Just go ahead, 我不是说不能用,自己团队可以把控好用好拿到结果也挺好的,只不过不符合我的理念而已,所以,仅仅只是个人观点,也仅凭参考。
是不是真的有人觉得那本《SpringBoot揭秘》很弱逼, 连SpringCloud都没讲?↩︎
「为AI疯狂」星球上,扶墙老师正在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AI话题,你要不要⼀起来呀?^-^
这里
- 不但有及时新鲜的AI资讯和深度探讨
- 还分享AI工具、产品方法和商业机会
- 更有体系化精品付费内容等着你,加入星球(https://t.zsxq.com/0dI3ZA0sL) 即可免费领取。(加入之后一定记得看置顶消息呀!)

存量的时代,省钱就是赚钱。
在增量的时代,省钱其实是亏钱。
避坑儿是省钱的一种形式,更是真正聪明人的选择!
弯路虽然也是路,但还是能少走就少走,背后都是高昂的试错成本。
订阅「福报」,少踩坑,少走弯路,多走一步,就是不一样的胜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