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经济》为啥没坚持读完…

王福强

2020-07-23


我简单写写为什么《意愿经济》这本书我会觉得太学术化理想化而不接地气:

  1. 供应链效率和需求从来都是不完全匹配的, 而且很多时候, 生产端就是需要时间,时滞只是一个问题,还有就是成本,这是生产端最关心的,也是最看重的,过高的成本也就意味着低薄的利润,甚至加上其它费用导致没有利润还赔钱。 这个东西不是一个消费者想要啥就要啥来决定的,商家和生产端也不是傻子,又不是做慈善,除非你能给出高溢价来cover所有这些成本,否则人家绝对不会陪你玩,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 其实,强调消费者的权益主体当然没错,但在商业的世界里,单一消费者其实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唯一有话语权的单一消费者就是各个商家重点对待的VIP客户,这种服务模式早就成型并延续了,不需要什么意愿经济的改造,你也改造不了, 从理想到现实的唯一差别就是成本, 你做一件事的成本到底能不能cover掉还能有所剩余,如果没有, 也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3. 再说回供应链效率, 服装行业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需求变化快但生产端慢,这就造成链条上的速率不匹配,导致各种库存积压,所以,才会提出柔性供应链,像通过小批量快速整体迭代的方式来协调整体供应链的效率,但也依然需要小批量生产,否则厂家绝对不陪你玩的, 不赚钱啊! 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数字设备的硬件,从模型到生产,投入到成本都很大,你起订量不到一定规模,谁tnd陪你玩啊?

所以,你如果从需求端到生产端再加上流通整个链条上去分析,就不会觉得一个客户主张就能决定一场所谓的商业革命了。

人性, 商业的本质,这些是不会变的

我能理解作者在西方的民主文化和社会中会有这样的想法和理念, 有理想确实是好的, 但不意味着可以过度理想化,尤其是国内,更不会有这样的土壤。


>>>>>> 更多阅读 <<<<<<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