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好心说的话,别人却不听
王福强 - fujohnwang AT gmail DOTA com
一直在想一个事情, 如果一年前听了孙猴子的话, 是不是可以少淌一些坑儿,少遇到一些烂人…
思来想去答案可能都是不可能听进去,第一个原因是,我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儿,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如果不去折腾下,验证下,我是不死心的,因为小马过河, 别人给你的建议也只是别人的经历和经验,他或许是大牛, 也可能是小羊, 你这匹小马驹没法照搬任何人的经验模式。
另外一个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单纯只是听了一个人的话就做决定显然是不明智的,甚至是听了多个人得建议也是,尤其是这些人跟你可能只是初步接触,没有形成很强的信任, 这个时候,兼听也不一定可以帮助你做出合理的决策。看《罗生门》就知道了, 每一张嘴说的话都是没法完全相信的, 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掺入半真半假的情节, 辨识的难度相当大,因为你没法获取足够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就跟那天在江边散步, 警察拉警戒圈,发现浮尸这样的事儿, 转眼过去一段时间之后, 没有多少人记得,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场和知道这个事儿。
信息的验证和证明成本是很高的,好在有个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减少这种成本损耗, 即构建自己的信任圈, 通过多次的接触和打磨,你和一些人之间的信任链条建立之后, 很多信息的筛选就可以适当降低辨别真伪的难度了。 虽然前期投入可能很多, 过程也可能很曲折,但长期来看这是值得的, “以至真胜至伪”是一个比较好策略!
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踩坑+学习的过程, 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去试错和成长。
「为AI疯狂」星球上,扶墙老师正在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AI话题,你要不要⼀起来呀?^-^
这里
- 不但有及时新鲜的AI资讯和深度探讨
- 还分享AI工具、产品方法和商业机会
- 更有体系化精品付费内容等着你,加入星球(https://t.zsxq.com/0dI3ZA0sL) 即可免费领取。(加入之后一定记得看置顶消息呀!)

存量的时代,省钱就是赚钱。
在增量的时代,省钱其实是亏钱。
避坑儿是省钱的一种形式,更是真正聪明人的选择!
弯路虽然也是路,但还是能少走就少走,背后都是高昂的试错成本。
订阅「福报」,少踩坑,少走弯路,多走一步,就是不一样的胜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