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 CodeBuddy 写小说

王福强

2025-04-23


AI时代,如何使用AI IDE写代码、写landing page、写小程序、写APP已经不新鲜了, 但这些都太程序员了,虽然福强老师也是程序员出身,但为了帮助更多人使用AI IDE创作更广泛的内容和题材, 我决定开始一个新的尝试: 我要用AI IDE来写小说 🤣

恰好腾讯云CodeBuddy新出了很多特性,比如Craft AI, 比如当下大火的MCP支持,以及春节大模型之星DeepSeek V3的支持等等, 我就先不跟大家介绍Cursor/Windsurf/Cline这些国外产品了,毕竟,访问门槛还是有的, 直接用腾讯云的CodeBuddy,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就用CodeBuddy,跟大家演示下怎么用AI来写小说,用写代码的工具来写小说,这个跨界可以吧?😉

首先,我们得先安装CodeBuddy,现在的CodeBuddy以主流编辑器和IDE的插件形式存在,比如VS Code的插件或者IntelliJ IDE的插件,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日常使用的工具来选择安装就可以了,我选择VSCode安装,所以,直接到插件安装tab下搜索腾讯云, 第二个搜索结果就是CodeBuddy:

点击安装(install), 安装完成后,点击登陆(用微信登录就可以),登陆成功之后就可以开始用了。

我之前在「大模型调教指南」里提到过,大模型的输出很多时候受限于上下文窗口大小的限制,所以,为了让AI输出长篇小说,我们需要在Prompt的时候添加点儿技巧,比如Sliding Window算法和提示,虽说是写小说,但我们的主人公还是个程序员,哈哈哈,下面是福强老师写的小说Prompt:

帮我写一个玄幻小说,主题思想框架是黄粱一梦的基调。

主人公是一名程序员,迎合大众对程序员的臆想, 主人公的白月光校花突然有一天找他去修电脑, 主人公兴高采烈去的路上摔了一跤,晕过去了…

借着“晕过去”的契机做转场, 进入梦境(但显示的很现实),这部分就是小说的主体内容,这个主题内容以7年为一个周期,描述了主人公与白月光从修电脑、到相恋、结婚,幸福的高光时刻之后迅速跌落职场,被戴绿帽而不知, 帮别人养了孩子,突然一个奇迹发现不是自己的,回想一辈子被各种挖苦讽刺PUA而碌碌一生, 心如死灰, 上楼顶跳楼,下落的过程中听到了一个声音的呼唤…

转场,睁眼, 眼前是一个面容平和的女生, 带着担忧的心情, 才领悟到是一场梦, 不值得,不值得,不值得, 恰好眼前女生应该属于邻家女孩儿的样子, 主人公开始了现实中的追求与人生…

### 其它要求

1. 如果受限于大模型窗口大小的限制,可以先写一个12章的故事大纲,然后采用sliding window的方式,再逐章生成。 考虑故事大纲与故事的连贯性。
2. 为了突出主人公浑厚的窝囊与心如死灰,可以将婚姻中的一部分恶劣的女性品质凸显出来衬托,自己掂量,越虐效果越好;
3. 因为故事分12章写,所以,可以参考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生肖,在每一章开头写一个偈语以增加每章故事的趣味性;
4. 整个内容输入到当前目录的src/content下面, 以markdown格式输出, 如果目录不存在,自己调用文件系统相关工具自动创建;

直接在CodeBuddy的Craft模式下输入以上Prompt,回车,就可以看CodeBuddy开始干活了,我连模型都没有选,直接用的默认的hunyuan大模型(最惊喜的你们知道是啥吗? 最惊喜的是,Prompt和结果都是一次过,没有经过任何调整和迭代,我和CodeBuddy都太牛了,哈哈哈):

开始会在每个交互步骤要求我们介入,我嫌烦,就直接选择了自动,不用“每次询问”,所以,后面我就看着CodeBuddy干活就行了。

等它干完活儿,我再让它帮我讲小说的整个内容放到一个pdf文件里,方便分发给大家访问:

它居然直接选择了我喜欢的pandoc来做这个事儿,而且我本地有安装,它选择直接用了。

因为这个pandoc命令比较长,我肯定记不住,为了后面重复用,我进一步让CodeBuddy给我把转换命令存到一个脚本里去:

之后,还不忘让它自测 🤣

这就是整个创作过程,有了CodeBuddy的支持,整个过程真的是So Easy~

在CodeBuddy干活的过程中,我扫了眼创作内容的片段,发现比我prompt设想的狗血多了,哈哈哈

如果对这部「程序员的黄粱一梦」感兴趣,可以自行下载PDF阅读,内容如果虐心,别来找我哦 🤣


好啦, 让我们拉回来,还是再来谈谈CodeBuddy这款AI IDE吧!

其实,我觉得它还有很多关注点可以继续改进,未来应该会越做越好吧,比如:

  1. 产品战略层面, 其实可以考虑做独立产品,而不是现在插件/扩展的形式。一个是因为任何一家入口都有自己家的AI助手要推广,另外就是,虽然入口多,但对用户来说认知负担其实也大。
  2. 产品体验层面
    1. 将来一定是尽量隐藏模型的存在,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场景自主选择最优模型组合
    2. / @ #三种快捷字符的归一化, 因为差异带来认知负担,即使有文案说明
  3. 自动模式切换, 比如,chat模式之后,用户直接让根据上面chat历史构建需求,然后就自动切到agent模型开始干活,而不是用户手动切换tab

一些个人想法,不一定对,但依然希望有启发、有帮助 😉

Have Fun, Happy CodeBuddy


>>>>>> 更多阅读 <<<<<<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footer img for kb.afoo.me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