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毒瘤”来形容“低代码”,我宁愿相信是标题党博眼球攒流量,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还是要尊重水里的人,而不是站在岸边,觉得自己旁观者明。
从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低代码,很容易陷入专业视角的狭隘之中,虽然也有make sense的地方,但并没有点出要害之处: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低代码有其历史先进性并且切实地解决产业和企业的阶段性问题,创业者作为在水中的人,自然很清楚水里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暗流,即产业和企业的痛点,大家也很清楚,低代码不会解决整个产业和企业的问题, 而是更多解决局部或者特定场景的问题。
比如,我同学新起一个公司和业务赛道,在资源和业务不明朗的情况下, 我直接给推荐了一款通用的信息化管理低代码平台,基本上已经可以解决企业早期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问题,但我也很清楚,如果企业发展顺利,到中后期之后, 必然需要增加信息化和数字化层面的投入才能解决企业下一阶段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简单选择一款免费或者少量付费的低代码产品就可以了。
任何企业和业务一旦开始爆发进入快速发展期和稳定期,一旦高频或者稳定, 也就一定需要根据组织和业务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体系做定制化和精细化研发。
所以,创业者更多关注的是客户企业所在发展阶段或者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客户创造阶段性价值,而不是长期看或者单点做限定性结论。
大厂背景不是傲慢的理由,我觉得大家更应该尊重创业者,而不是在岸边冷嘲热讽,因为没有跳入水里的人,永远不会真正的感受到水温,也永远不知道水底下到底有什么。
「为AI疯狂」星球上,扶墙老师正在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AI话题,你要不要⼀起来呀?^-^
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