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的同温层

王福强

2021-02-08


其实, clubhouse玩了下,也没啥意思,你愿意听那么多观点吗? 我反正不愿意了…

但今天这篇其实也是观点,所以各位看官自己看着办咯~

很多自媒体随着clubhouse的火热开始鄙视这个群体,那个群体了, 开始自己毛也没干,拿成功的产品与新兴的产品来对比了, 拿新产品的用户开涮了,最典型的是把clubhouse的用户群归纳成几类人,显得自己好像多么英明神武了, 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

这个世界, 同温层从来就是现实, 不信,把你扔到不同温层里去让社会毒打爱好者毒打一下,你也就不会嘲笑同温层了,因为你会向往回归同温层, 只有在同温层里,你才能感受到舒适和被认同,在所有其他不同温层里, 你丫能感受地只有耗费心力、脑力、体力以及各种精力来抵抗那些不舒适,哪里还会有那种自己圣人一般胸怀宽广洞穿一切的优越感?!

关注点儿有意思的东西不好吗?

比如, clubhouse的投资人说clubhouse现在就四个开发人员,也只是刚刚才新入职一个android, 这样的小团队能做出这种现象级的产品,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另外, 当大家都在盯着toB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几个人的小团队都在搞toC,而且还搞得挺像模像样? 小团队会不会成为此后一段时间现象级的常态? 毕竟云、PaaS和SaaS的普及,已经让产品的验证迭代和交付条件变得极其便利快捷了,Remote+一个连接者或许都能搞出一个成功的产品和产业也说不定吧?(clubhouse不也是依托声网吗? 国内不是一天就搞出个类似产品吗?背后不都是基础设施的成熟为依托吗?)

you are what you do, 天天嚼舌根子不会让自己显得英明神武,自己跟自己念念叨叨其实倒也无可厚非,比如我,现在只能跟自己念叨,不想打扰别人 1,哈哈哈


  1. 顺便也给自己搞了个KeeNotes产品体系,只self-hosted服务自己↩︎


>>>>>> 更多阅读 <<<<<<

「为AI疯狂」星球上,扶墙老师正在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AI话题,你要不要⼀起来呀?^-^
这里

  1. 不但有及时新鲜的AI资讯和深度探讨
  2. 还分享AI工具、产品方法和商业机会
  3. 更有体系化精品付费内容等着你,加入星球(https://t.zsxq.com/0dI3ZA0sL) 即可免费领取。(加入之后一定记得看置顶消息呀!)

知识星球二维码

存量的时代,省钱就是赚钱。
在增量的时代,省钱其实是亏钱。
避坑儿是省钱的一种形式,更是真正聪明人的选择!
弯路虽然也是路,但还是能少走就少走,背后都是高昂的试错成本。
订阅「福报」,少踩坑,少走弯路,多走一步,就是不一样的胜率!

订阅「福报Premium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