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与治

王福强

2020-02-16


这阵子比较痛苦,思想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 因为感觉没有了这些层面的成长, 思维框架也好,心智模式也罢,到了一个高原期或者说天花板,没有太大变化了,这让我很痛苦, 现实生活我甚至可以忍受吃糠咽菜(当然眼下起码还不至于),可是思想或者心灵上就很难忍受低劣的徘徊与茫然无措…

心里有了一个思维框架,很多事情其实都只是碰到了映照出来的东西, 比如,我一直认为架构思维和工程思维其实是有先后的,至于优劣就很难去评判,架构思维类似中医思维(当然,我这里的中医跟很多人眼里的中医也不是一个概念),重预防,讲系统和整体, 工程思维则重实际,重解决问题; 前者做好了,很多问题其实不会出现, 可是如果做不好,出了问题,前者往往又不擅长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后者的介入。 系统性地去整体考虑, 很多工程性的问题其实可以避免,但过于强调解决问题有些时候却又会助长更多问题的衍生。

但现实却是,人性更加鼓励或者说放纵问题的发生,不出问题大家其实都愿意take chance,谁又没有点儿侥幸心理呢? 天天想着预防这个问题,预防那个问题就变成了焦虑症人格,这tmd太累了,人性皆懒,所以,大家更愿意出了问题再说,所以,也更喜欢出了问题再解决问题,所以更看重那些可以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人,所以也就医院人满为患,所以没人信预防(优)先于治疗。

但凡事皆有先后,思维也有先后,就好比我在给各个公司做微服务相关的内部培训的时候,大家问到最多的问题永远是, “微服务到底应该怎么拆啊?”, 你说应该怎么拆啊? 我要是说拼个人手感,你肯定说我故弄玄虚,给你讲场景,讲DDD,讲组织,讲个人特质和拿捏手感,所有这些都tmd太复杂了,也太需要前期沉淀和投入了, 没有几个人有耐性听我bb,更不会有多少人相信, 可是,如果我告诉你,看访问量指标,访问量大的拆,小的就先扔着, 你肯定像得了灵丹妙药一样如获至宝,艹,这条原则太简单了,做技术的一听都懂,后者就是工程思维,有效看得见呀,谁不喜欢呢?

但如果你前面架构设计合理,其实拆不拆也自然心里有数了, 拆的也更加逻辑合理了,但这种架构思维太需要付出心智和各种成本了, 比如组织成本、沟通成本、学习成本、执行成本、甚至各种投入都不一定看得见成效的成本,出力不讨好的成本,so还是tmd数字有效,简单粗暴谁都看得到,说到底很多东西是为人性服务的…

所以,道有先后又怎么样? 最终抵不过人性与现实,优劣也是遵从现实尺度的, 要么接受,要么痛苦,道不孤? 扯淡呢, 自我安慰而已, 最后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吧!


>>>>>> 更多阅读 <<<<<<


「福强私学」来一个?

「福强私学」, 一部沉淀了个人成长、技术与架构、组织与管理以及商业上的方法与心法的百科全书。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