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在中国更多是个伪概念

王福强 - fujohnwang AT gmail DOTA com

2018-02-18


SaaS的概念最初面向的应该是在线软件服务的场景, 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在线软件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少量的固定时间窗口的付费享受到这些标准化的服务,这样的话, 用户不用花大价钱找独立的软件服务开发商来开发满足自己需求的软件服务, 而SaaS在线软件服务商则可以开发一次却服务大量用户的形式降低研发成本,扩展盈利规模。

预想很美好,但具体实施的时候,却没那么顺利。

作为SaaS服务商, 只有提供的在线软件服务是可以标准化的, 才能获取一次开发的成本优势,进而批量售卖降低边际服务成本。 但现实情况是, 大的企业(大B)有实力构建自己的软件研发团队为自身服务,所以SaaS服务商面向的市场就只能是中小企业(SMB), 而中小企业的组织形态,结构以及运营水平等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一样,导致SaaS服务商要面对的需求差异性是很大的, 从而跟最初SaaS概念的预想背道而驰(标准化而不是差异化),所以,到最后, 所有的SaaS服务商其实是在尽量归纳80%的通用需求进行标准化,再跟进中小企业梯队头部企业的需求进行20%的差异化定制, 尽量在标准化以降低边际成本和差异化以满足客户需求之间做出平衡。

有人觉得中国的SaaS市场不是那么太成功,本质上是产品不行,其实我觉得不是一个单单产品的问题, 而是商业生态的底层支撑架构不能支撑这种模式, 因为中小型公司的大量差异性存在,造成需求的大量差异性存在,进而导致SaaS服务商不得不疲于拼命的去满足这些大量的差异性需求, 从而我们的市场中的SaaS服务商就变成了过去那种n 乘 “一对一”模式, 拆散了这个n并实体化到具体市场,就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软件服务提供商(通常也不大), 所以, 你看, SaaS模式在这里根本就不现实, 要让SaaS在这个市场中成为现实,就必须在底层进行商业实体的整合,然后才能统一需求,进而提供一个SaaS。但这样就变成了大B(寡头),而SaaS服务就变成了这个大B自己的IT支撑平台, 从而变成了一个大的1对1服务(现实中会inline成大B的IT部门),也就无从谈起SaaS不SaaS了。

其实, 从应用层做SaaS多少有点儿伪模式, 因为通常情况下,越是底层越可以标准化和统一化,而越往上层(应用层),需求越多样性, 反而更需要定制化和差异化。 微软做操作系统的,更加贴近底层,所以可以标准化交付(一次开发,多人/企业使用),只是交付形式不同,当年用的是光盘, 但微软从商业模式上来说的行得通的。

如果你非要强调SaaS这个概念只局限于应用层和在线化服务,那么,其实也就没有什么SaaS不SaaS,因为无法标准化的东西也就无法通过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挣不到钱,这种商业模式吹嘘的再怎么好都是不成立的。 现在大部分SaaS服务商其实做的都是脏活儿累活儿,核心更多是比拼的成本和效率,而与之相对的大B,反而吃的确是垄断和市场的优势。

中国的SaaS服务要发展, 不是靠技术和产品模式, 更多需要的是商业上的整合,或者产品技术组织的自身效率提升。你只有影响到你的客户,才能最大限度的收敛需求,进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客户带来价值。而最有效的影响你的客户的方式就是实体兼并组合,占领市场,提供大B自身的服务作为标注化服务, 次之的方式就是现在的大部分SaaS服务商,在改变不了客户市场格局的情况下,只能提升自己组织的效率, 通过提升自身组织和团队的产品技术层面的效率来构建核心优势,进而在SaaS服务市场抢占头部。


>>>>>> 更多阅读 <<<<<<


欢迎加入「福强私学」

跨越2190个日夜,始终坚持“实践 + 原创”打造的715125字专属知识库,囊括了(但不限于)从职场、技术、管理与商业等多个板块的内容。

  • 一个ChatGPT触达不到的地方
  • 一个带你超越AI/人工智能的地方
  • 一个与你一起成长的地方

https://afoo.me/kb.html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