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药的老人

王福强 - fujohnwang AT gmail DOTA com

2016-02-08


春节在家,今天得闲,跟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喝药的老人

大年二十七, 山上孙家村西头,有一家儿的老人喝(农)药了。

事情传递到我的耳朵里的时候是这样的,说是这家的儿子从北京带着媳妇和闺女(很小,2岁以下)回老家,在老家待着的时候,家里很冷,所以闺女感冒了,就待着媳妇和闺女进城看病, 看完病之后,没有再回老家,就直接走了,所以老头儿愤而喝药了…

我爸在自己家里面的评论是, 买了那么多煤,不舍得烧,所以搞得家里冷得跟什么似的, 孙女指定受不了啊,所以,人家看完病不回老家待着等过年也可以理解, 我妈也是表示赞同(当然, 前提条件是我爸给的信息是确切的,哈)

大年初一凌晨出门拜年,在我哥家里一群人的评论是, 这小子太不懂礼数了, 看完病啥也不说,直接就跑丈母娘家里去过年了, 连跟自己老子打声招呼都没有打,太不像话了…

嗯, 反正具体啥情况我是不知道啦, 但是,我多少能够揣摩出这个老人的心理, 以其被农村狭隘的某些思想浸泡多年的思路就是,你当儿子的和孙女只有陪我过年,那才叫孝顺,那才叫对得起老子,那才叫过个好年, 你这一走, 我年不过了,你不想让我过个好年,我就不让你过好年,所以, 愤而喝药,这个是我假想的对方思路, 不一定对,但估计也偏差不大。真应了那句, “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啊…

从这个角度看,还是我老娘开明, 人家太想得开了, 儿子成家,已经不能用上一个年代的传统思路来界定人家了, 男尊女卑,切, 这年头,哪家不是妻管严? 过年能回来看看你就不错了, 还指望陪你过完年? 再说了,人家在城里生活惯了,回农村这冷的,哪儿受得了啊?

从Close到Open,说倒是简单, 你试试?!

农村建筑之伤

顺着上个故事咱接着说, 这问题的源头嘛,就是老家冬天冷啊~~~

这扶墙老师是深有体会, 每年回来老家过年, 必定感冒, 就算你热炕烧得烫腚, 睡觉的时候, 露在外面的脸也是冰凉冰凉的,炕烧再多火, 空气是冷的呀,所以除了头,能缩被子里的就都“收缩阵地”了。 去年是让我每周死缠烂打,絮絮叨叨,终于让老两口上了土暖气,所以,今年回来,虽然还是感觉冷, 但好歹没感冒, oh yeah~

其实,现在房子盖得都高大明亮的, 可是, 却感觉还不如当年那些土砖垒起来,泥墙糊起来的房子暖和, 难道真得是现在气候更冷了?! 才怪!

农村建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 根本就没有合格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经验。

外表搞得好看一点儿,房子盖得高大明亮一点儿, 这种不叫设计?

没有施工经验,房子咋盖出来的?

确实, 这些算设计和施工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家应该是温暖的,如果连温暖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满足不了, 那你家的房子就不能算一栋合格的建筑。

过去的土房子为什么感觉要比现在的宽大明亮的房子温暖? 因为它们无形中提供了隔热设计:

  1. 土虽然是就地取材, 廉价但不优美的材料, 但配合麦秸之类的草和秸秆却无形中提供了隔热的效果。 夏天外面的热空气被一定程度的隔离在屋子外面,冬天外面的冷空气也是一样。冬暖夏凉, 实在货啊。 而现在的房子都是砖瓦结构, 加上水泥抹墙, 都是“冰冷”的材质,而且无隔热效果,就是把墙体砌得再宽, 墙体还是冰冷,并且将这份冰冷传递并扩散;
  2. 过去的土房子一般都是小窗户, 牺牲了屋子里的采光,来换取保暖效果;现在的大房子都是大窗,甚至落地窗, 如果是单层玻璃,甚至密封性不好的双层玻璃,采光是好了,但扩大了散热面积;

就一个隔热的简单设计都没有概念, 还指望啥? 所以就不得不屋子里生炉子啦, 搞土暖气啦, 买空调和油汀啦, 净是一些补丁措施。

想想其实挺悲剧的, “无恒产者无恒心”, 小到你设计软件架构,大到国家的产业发展结构,只有疼了, 才知道去补救,而实际上,可能稍微借鉴点儿先进经验,同样时间窗口,或许发展的更好了。

小日本儿叫了这么些年, 反而我最瞧得上小日本儿了, 不信,你瞧瞧人家那房子, 你瞧瞧人家那产业格局。

希望这届大大们真能掰过体制的弯儿, 别天天做那些紧急不重要的事儿。

说多了, 就此打住吧~


>>>>>> 更多阅读 <<<<<<


欢迎加入「福强私学」

跨越2190个日夜,始终坚持“实践 + 原创”打造的715125字专属知识库,囊括了(但不限于)从职场、技术、管理与商业等多个板块的内容。

  • 一个ChatGPT触达不到的地方
  • 一个带你超越AI/人工智能的地方
  • 一个与你一起成长的地方

https://afoo.me/kb.html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