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SpringAOP的应用(3)

FuqiangWang


2014年从msn space存档中重新恢复出来!

上回对最基本的SpringAOP概念进行了阐述和应用举例,这回我们将对SpringAOP的某些概念做更深入的探索。

按照以前的ProxyFactoryBean来处理分布于多个地方的joinpoint无疑是一场恶梦,不是嘛?!因为那样的话,我们需要为每一个需要被代理的类手动配置ProxyFactoryBean和相应的Advice跟pointcut,这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鉴于此,SpringAOP提供了其autoproxy机制,该机制基于bean factory在初始化bean后期会对其进行post process原理实现,而且,只能用于ApplicationContext,而不能用于普通的BeanFactory(起码对于SpringAOP这部分来说,不然也不叫autoproxy了,呵呵),因为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实现只是在ApplicationContext初始化的时候才会自动加载,而普通的BeanFactory只能通过编程的方式调用之。

在Spring In Action和Spring Reference中提到了两种基本的auto proxy Creator,他们是BeanNameAutoProxyCreator和DefaultAdvisorAutoProxyCreator。当然,要使用他们提供的便利你必须使用ApplicationContext而不是普通的BeanFactory,否则他们就不会auto了。

对于BeanNameAutoProxyCreator来说,他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的方式指定多个要被Advised的bean的名字,而且,可以指定多个interceptorNames,包括普通的MethodInterceptor,Advice甚至是Advisors。但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对于符合正则表达式的存在于当前Context下的所有bean来说,如果指定的是interceptor或者是advice的话,那么他们可不管你要拦截那个方法或者不想拦截那个,只要bean里面声明的方法,他们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进行拦截并返回proxy后的结果;相对来说,指定Advisor倒是可以更精确的指定aop的粒度,因为Advisor包含了Advice和Pointcut,所以,Advice也只会应用于pointcut所表述的方法之上。

或许,给出一个实例可以更好的理解该类的功能和如何使用。

假设我们的系统实现存在一个Dao层,而该层的Dao中一般都会存在更新数据库或者查询数据库的操作,那么现在因为某种原因,我们的系统在数据库交换方面存在瓶颈,我们需要知道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实现了一个ProfileInterceptor用来统计方法的执行时间,下面是该类的简单实现:

public class ProfileInterceptor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ProfileInterceptor.class); 
public Object invoke(Method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Throwable {
long 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bject o = invocation.proceed();
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t;
logger.info(invocation.getMethod().gatName()+”consumed:+t);
return o;
}

当然,我们不会单单将这个ProfileInterceptor应用于单一的一个dao上面,我们需要对所有存在于dao层的dao实现进行检测,故此,我们定义我们需要的BeanNameAutoProxyCreator如下:

<bean id="profileInterceptor" class="net.darrenstudio.springaop.advice.ProfileInerceptor”></bean>

<bean id="profileAutoProxyCreato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
autoproxy.BeanNameAutoProxyProxyCreator">
<bean>
<property name="beanNames">
<list>
<value>*Dao</value>
</list>
</property>
<property name="interceptorNames">
<value> profileInterceptor </value>
</property>
</bean>

这样,在调用每个dao实现的时候,其所有的方法调用和执行情况就可以全部记录下来了,通过分析log就可以得出一定的结果并加以改进。如果说要对某些方法,比如查询方法(我们假设这类方法都是以query开头的),我们可以定义一个Advisor,比如以前提过的RegexpMethodPointcutAdvisor,并指定advice为ProfileInterceptor,pointcut的形式为query.*,最后使用该advisor代替直接将ProfileInterceptor提供给BeanNameAutoProxyCreator类的interceptorNames属性就可以了。而且,如果说以后系统成熟之后不想用profile功能了,直接在spring的配置文件中注释掉上面的配置信息就可以了。当然,以上功能要起作用,不要忘了你要用ApplicationContext而不是BeanFactory哦。

说过了BeanNameAutoProxyCreator,下面我们说说DefaultAdvisorAutoProxyCreator吧!这个比前者更加智能,你都不用指定要处理哪些beans,也不用指定那个advice要应用到那个bean上面,你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要注意这个类只会处理advisor类型的interceptor类型,而不会关心你到底提供了多少正常的MethodInterceptor或者advice。

DefaultAdvisorAutoProxyCreator类就像一个网络爬虫,他会爬遍整个的applicationContext,找到定义于该context下的所有advisor,然后将这些查找到的advisor应用于context定义的所有bean,当然前提是你的bean符合advisor的pointcut定义。不要忘了,advisor不但有advice的引用,他同样也有pointcut的定义啊,所以通过advisor,autoproxyCreator完全可以决定将哪个advisor应用于哪个bean。而使用DefaultAdvisorAutoProxyCreator现在也变得如此简单,只要在applicationContext中配置一下该类的一个bean实例就可以了:

<bean id="autoProxyCreato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autoproxy.DefaultAdvisorAutoProxyCreator"/>

不过,该类方便是方便,但是cross-cutting的粒度却不好掌握,往往某些我们不希望应用aop的类却被proxy了,从而造成程序行为的不正常。打一个不会造成不正常行为的例子吧,就以上面的profile为例,虽然大部分dao实现我们会乐意去检测,但是,某些无关紧要的dao我们明明知道不会造成问题的,我们当然不会希望去徒劳的检测他们吧?!谁也不可否认类似情况的发生,profile还好一些,如果说牵扯到影响程序逻辑的cross-cutting行为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造成程序的不正常行为发生。所以说,在使用该类auto proxy的时候,需要仔细考虑,谨慎使用之。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cross-cutting的粒度,完全可以使用BeanNameAutoProxyCreator,只要分情况指定targets和相应的advisors就可以了,当然了,又要多写配置了,呵呵

好了,先写这么些吧,有时间的话后面在说说spring提供的metadata的支持吧!


>>>>>> 更多阅读 <<<<<<


欢迎加入「福强私学」

跨越2190个日夜,始终坚持“实践 + 原创”打造的715125字专属知识库,囊括了(但不限于)从职场、技术、管理与商业等多个板块的内容。

  • 一个ChatGPT触达不到的地方
  • 一个带你超越AI/人工智能的地方
  • 一个与你一起成长的地方

https://afoo.me/kb.html


开天窗,拉认知,订阅「福报」,即刻拥有自己的全模态人工智能。

订阅「福报」